一是规范作业模式,严格落实道路清扫保洁制度。提高道路保洁标准和作业规范,全面实施环卫保洁“五位一体”和道路分级作业模式和“以克论净”作业标准,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5%以上,以辖区53条保洁道路为重点,采用“人机结合”的作业方式,开展“机械清扫、洒水降尘、快速捡拾”工作,达到路面洁净常态化。对污染严重路段,增加机械冲洗和清扫保洁频次,分路段、有计划逐一进行清理洗涤,最短时间之内恢复道路本色。做好重点区域的动态巡查,狠抓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清理,开展集中整治行动,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,使得城市洁净化水准不断提高,城乡环境面貌保持干净整洁。目前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达到100%,实现管理无盲区、清扫无死角,主要道路达到14小时保洁,一般道路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。
二是排查卫生死角,加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。对整治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排查,以任务清单的形式落实责任;集中人员、车辆,统一协调调度,彻底清除卫生死角;做好责任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点位清运工作,配合属地管理部门,做好城区垃圾点位和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。定期对各垃圾转运站和收集设施保洁、保养,加强垃圾清运,依托3座生活垃圾转运站,大力开展垃圾收运作业,科学调整清运时间,增加清运作业频次,开展文明作业,强化运输管理,提高运输质量,做到垃圾日产日清、随满随清,车走地净;对生活垃圾实行源头管理,多条街道实现“定时定点”投放清运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,垃圾桶异味,桶满外溢,桶体污染、垃圾桶点位地面污水横流、滋生蚊蝇、个别居民乱倒垃圾等系列问题不复存在。
三是强化综合治理,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。让农村的大街小巷像城市一样干净整洁,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。在环境卫生保洁方面,通过理顺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行机制,推动农村环卫工作从粗放式保洁向专业化管理转变,形成了“镇街村庄全域扫、到边到角彻底扫、全民动手一起扫、持之以恒长期扫”的新格局。按照“定人员、定网格、定标准”的工作思路,集中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,对村庄保洁区域细化分工,明确责任人员,实现责任区域全覆盖,确保村庄干净、整洁。同时,深入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治理,建立“日排查、周调度、月汇总”的工作机制,组织各镇街每月深入、全面排查整治,尤其对闲散土地、小树林、沟渠池塘等垃圾易堆积点进行重点排查,建立完整问题台账,逐一整改销号。在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方面,在“定时定点”上门收运模式全覆盖的基础上,继续深化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,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。目前,全县已配置上门回收电动三轮车1425辆,实现县域村庄全覆盖,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切实落地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;同时将上门回收与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深层次地融合,打通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既提升了收运效率,也提高了村民精准分类程度,村庄整洁效果明显,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。